婚好长时间,我不怎么回你家住,你爸爸就来你姥姥家接我,我现在还记得他的样子,穿着补丁摞补丁的黑棉袄,手揣在袖筒里,一句话不说靠在门框上看着我在灶火边烧火做饭。他每次都是这样,一声不吭等着,等我干完了活儿好回自己的家。他不说话我跟你姥姥也知道他啥意思,我不想回婆家又不想当着你姥姥跟你爸闹别扭,给你姥姥做熟了饭也只好跟着他走了……
后来,甄晓雅从甄妈妈话里才知道姥姥把妈妈嫁给了爸爸,以为终于给闺女找了一个好婆家。可是甄妈妈最明白,婆家的日子还不如娘家!但是常言道嫁鸡随鸡走嫁狗随狗跑,既然嫁给了甄爸爸也就一心一意跟着他过日子了。
那时候正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最庄严的事情就是吃饱肚子。在娘家的时候,甄妈妈娘仨干完了农活还会纺纱织布赚些零花钱。甄妈妈每次去太原,叔叔送她上火车时会背着婶婶悄悄塞给她几十块钱?,这又是一笔贴补。再说家里都是女人,饭量再大也大不过男人。这样一来,甄妈妈在娘家除了干活儿多点儿累点儿之外,还不至于吃了上顿没下顿儿。家里有白面,也有小米。甄晓雅姥姥精打细算给姐儿俩,加上后来的舅舅就是姐三儿鼓捣着吃饭,经常还能吃上玉米面。
甄晓雅奶奶家却是如狼似虎的两个大后生。那饭量让刚出嫁的甄妈妈目瞪口呆。到了婆家后玉米面是吃不上了,高粱面糊糊高粱面饼子,熬糊糊的铁锅边,甄晓雅奶奶呱唧呱唧贴一整圈高粱面饼子,甄晓雅爸爸和叔叔哥俩一顿就能全部吃掉。吃完了抹抹嘴儿还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他们是家里的壮劳力,又是家里的顶梁柱,凡事儿都指着他们。所以只要有口吃的,甄晓雅奶奶和妈妈就得紧着他俩吃。挨饿就成了家常便饭,甚至习以为常?!这个时候,甄妈妈已经有孕在身,肚子一天天大了起来。
除了吃就是穿,即使当时都穿补丁衣服,甄晓雅想妈妈衣服上的补丁也是最漂亮最讲究的吧,毕竟家里女人多愿意花这个心思。若是冬天,补丁棉袄里的棉花说不上新崭崭的也算是厚厚实实的吧,而甄晓雅爸爸和叔叔可就没有这么好福气了。甄妈妈常跟甄晓雅讲结婚第一年冬天,你姥姥给你爸爸拆洗棉裤。棉裤是你奶奶给做的,棉裤拆开了“哗啦”一下,从里边掉出来一筐驴粪蛋儿一样的烂棉花套子。这棉花不知道穿了多少年,弹花的都弹不成个儿了,哪里还能保暖。甄妈妈说站在一边的我啊脸上一阵阵儿发烫,我嫌你爸给我丢人啊。你姥姥装作家常的样子把掉在地上的烂套子一个个捡回框里她没想到,这就是自己做主给女儿找的好婆家,还不如自己家,这过的什么日子啊!甄妈妈说你姥姥三十出头守了寡她可是个苦命人,她一直劝我认命,她嘱咐我,千万要跟你爸好好过日子。
甄妈妈肚子里的孩子就是甄晓雅,甄妈妈怀她的时候,肚子一直是饿着的。不过因为习惯,她甚至都不觉得,或者不知道自己其实很饿。她跟甄晓雅说,生了你起来,眼睛象罩了一层纱,看东西模模糊糊的。出了满月回去住娘家。你姥姥小米粥面片汤给我吃着,十来天以后,那层纱突然没有了,眼睛突然明亮了。甄妈妈跟甄晓雅说我才知道,那是饿的!
生了甄晓雅的第二年春天买菜籽儿种白菜的季节,甄妈妈正抱着甄晓雅坐在炕上,她看见甄爸爸在屋里转了一圈又一圈,甄晓雅妈妈问他什么事儿原来是没钱买菜籽儿。甄晓雅爸爸知道跟媳妇说了也是白搭,一个女人,她总不会给你变出大堆的钱来,所以只好一个人转着圈儿着急。既然甄妈妈问了他只好实话实说。
“门背后有一缕儿头发,拿去卖了买菜籽儿吧!”甄妈妈一手抱着怀里的孩子一手指着门儿的方向。甄爸爸合上门儿时欣喜地发现门后,果然有拇指粗一缕儿头发!甄妈妈生完孩儿起来老是掉头发,她就把掉下来的头发一根儿一根儿捋顺了攒起来,攒了这么多,居然